近日,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,第一批使用深度搜索(DeepSeek)工具完成作业的学生群体逐渐浮出水面。这些学生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的中小学和部分高校,他们利用AI工具快速获取知识、生成答案,甚至完成复杂的论文写作。这一现象引发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。
在北京市某重点中学,一名高二学生表示,自己从去年开始使用DeepSeek辅助完成作业,尤其是在数学和物理等理科科目上,AI工具能够快速提供解题思路和详细步骤,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。另一名大学生则透露,在撰写课程论文时,DeepSeek不仅可以帮助查找文献,还能生成初稿,节省了大量时间。
然而,这种依赖AI工具的学习方式也引发了一些担忧。部分教师指出,过度依赖AI可能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,甚至出现学术不端行为。某高校教授表示,曾发现学生提交的论文中存在大量AI生成的内容,缺乏原创性和深度分析。对此,一些学校已经开始采取措施,限制学生在作业中使用AI工具,并加强对学术诚信的教育。
与此同时,AI技术的支持者则认为,DeepSeek等工具为学生提供了全新的学习方式,能够帮助他们更高效地掌握知识。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这些工具,而不是完全依赖。某教育科技公司负责人表示,未来将开发更多辅助学习的AI产品,帮助学生在提升效率的同时,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。
目前,关于AI工具在教育中的应用仍在探索阶段。如何在技术进步与教育质量之间找到平衡点,成为教育界和科技界共同面临的挑战。